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发展方位,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。
2020年中共中央、国务院相继出台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,就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,对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意义重大,影响深远。
2022年,教育部正式印发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》,并发布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,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,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。
从研读“纲要”精神,到聚焦国家“意见”,两个文件都提到要与时俱进,关注大数据、云平台、物联网等“智芯”发展趋势,努力构建促进实践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。
因此,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线上平台逐渐受到市场关注和重视。许多教育机构和企业开始涉足劳动教育线上平台建设,推出了多种在线教育课程和工具,使得学生能够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的新模式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。
如何把握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,巧用信息技术,实现互联网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?广州天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天源股份)提供以下一些参考。
图源:摄图网
一、劳动教育智慧平台搭建策略
- 上下并连
线上+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时代广泛运用的学习方式。线上学习强调“以学生为主体”,多样化满足个性化需要;线下学习立足“以教师为主导”,协同实现学生知识架构的整体化提升。
如何打通线上线下教学关节,发挥线上教学优势,与线下教学连通实现“多”与“一”的有机结合,是基于互联网+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思考的问题。
天源股份认为,“上下并连”的线上云端空间是辅助,需崇新求趣;线下动手实践是关键,要务实求真。通过课前线上收集与自主探究、共享劳动资源,学生将线上获取的相关劳动知识于线下具身践行,由此二者结合,能有效巩固和构建人工智能时代下学生个体的劳动知识体系,整体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。
2.体脑并举
如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增强劳动感受,在“亲手做、亲身悟”中体会劳动艰辛,在创造性劳动中掌握劳动技能,也是基于互联网+开展劳动教育要思考的问题。
“体脑并举”是既重视学生体力劳动的开展,令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劳动认知、增强劳动情感、强化劳动习惯,同时又关注学生脑力劳动的锻炼,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,形成崇尚劳动的观念。
3.虚实并融
现在的社会是虚实结合的复合体,虚实交融的泛在学习无处不在。如何结合互联网+平台的优质资源,回归人的自然本真开展出力流汗的真实劳动,从而实现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并融,同样是基于互联网+开展劳动教育要思考的问题。
“虚实并融”是以虚拟技术为依托,以现实场景为载体,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,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,通过让学生享受人工智能时代下劳动带来的全新体验,增强他们劳动探索的欲望,深化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。
图源:摄图网
- 劳动教育智慧平台搭建方法
由于学校实施“劳动教育”中普遍存在课程、师资及技术等多方面的实际困难,互联网平台支持下的 “劳动教育”实践,必须具备资源的丰富性、沟通的便捷性、反馈的及时性、评价的全面性等优点,还要能保障广泛的涵盖面和有效的互动性,有效整合资源,才能促进家校的有机衔接和沟通,建立系统的活动媒介,达到家校共育的效果。
1.研发技术平台
市场上的劳动教育智慧平台,一般面向教育主管部门、培训机构/基地、学校/老师、家长4大主体,并贴合劳动教育需求提供导师培训、课程研发、平台应用、硬件装备配套、基地运营方案、落地活动交付等服务系统。
通过智慧平台应用,可以使学校与家庭、机构、社会互动、校内与校外连通、课堂与课外相结合,让学校能高效便捷地开设劳动教育课。
2.建设课程资源库
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是课程目标、课程内容,到课程资源、课程评价等要素的横向融通。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课程和教材,需要自行开发,这就给老师们出了难题。
建设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,通过收集、整理、研发劳动教育相关影视资料、数字资源等,形成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,可以满足不同地区、不同学校多样化的劳动教育需求,方便学校自主开展各项特色劳动教育活动。
3.培育师资队伍
许多学校没有安排劳动教育专任教师,劳动教育教师由班主任或大队辅导员担任,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才临时抽调其他学科教师“客串”,活动结束就回归“主业”。这就造成了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边缘化,主体责任得不到落实,相关教师对劳动教育也没有专业上的认同感,缺少对劳动教育价值和意义的深刻理解,影响了劳动教育的系统实施。
通过培训和认证等方式,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,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,为学校解决劳动教育开课过程中缺乏专业老师的困境,赋能学校轻松开课。
4.提供实时互动功能
通过实时展示、在线讨论、问答等功能,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老师和同学互动,提高学习效果。
在互联网+劳动教育教学中,课后同学们不仅能回放老师课堂上录制的要点视频,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放到平台上展示,以搭建隐形的激励环境,形成互帮互助的云端研学氛围,激发学生的学习满足感。
教师和同学都可以去平台点赞和留言评价,通过学生自评、同学互评、师长共评等,促进学生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发展能力,形成虚拟+现实的学习共同体,拓展学生课后学习能量圈。
- 创新多元化评价
设计多元评价和数据终端相结合的评价方式。结合课程建立的多维评价内容、多元评价参数和多样化评价模式,对学生的劳动课程进行过程性评价,同时,通过数据终端的原始数据记录,以及相关数据的收集,对劳动课程进行课程评价和对学生进行终结性的客观评价。
图源:摄图网
*图文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删除